English

年科普“大餐”浅浅尝

2000-05-24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军利 我有话说

如今的科普书籍,称得上是品种丰富。不过,要想读出趣味来,委实需要对这道“大餐”作一番细细品酌。

打开菜单,“营养餐”、“自助餐”、“风味小吃”纷至沓来。

营养餐——这是我国科普图书的一道大菜。其特点:一般以学科门类划分,结构恢宏,内容庞杂,给你的是一个完完整整的科学世界,这其中有些书可以说是做的色香味俱美。如:《新世纪中学生百科全书》(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)、《新世纪十万个为什么》(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)、《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》(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)。以上图书发行量均超过一万册。《十万个为什么》是60年代推出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,近40年来,它一直畅销不衰,累计发行量近千万套,逾上亿册,发行地区遍及海外。作为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续本的《新世纪十万个为什么》,1999年10月第一版,至1999年12月就已第五次印刷,发行量已逾24万多套。可见,科普图书只要做出品牌,市场也随之做大,发行量自然让人眼红。不过,好运并没有降临到所有的科普大全类书籍的身上,一味地贪大求全、高价位、含金量不足,加上内容的滞后、形式的单调,还是挡住了不少读者。

自助餐——我国科普图书出版的又一热点。内容新,形式活,趣味浓可以说是此类科普书的特点。各出版社一改“营养餐”之厚重呆板,化整为零,轻装上架,供读者自由选择,一时也抓住了不少读者的注意力。如:《哲人石丛书》(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)、《第一推动丛书》(湖南科技出版社)、《新世纪科普热点丛书》(科学普及出版社)、《地球文明之谜》(中国青年出版社)、《少年趣味科学丛书》(广西科技出版社)、《科学大师佳作系列》(上海科技出版社)、《中国科幻列车丛书》(福建少儿出版社),等等。

风味小吃——我国科普图书中闪烁的亮点。此类图书:选题别致,视角独特,内容上注重个性,以第一手资料为主。形式新颖,图文并茂,是此类书很大的一个特色。可读可看有趣有用,切入点虽小,却能做出味道,激发了不少读者的胃口。

去年,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《不知道的世界》(一套10本)发行了70多万套,逾百万册,可称得上是此类书中的成功之作。《不知道的世界》的成功在于:选题准确、新颖,恰恰填补了市场的空缺。另外,两年的精心筹划、豪华的创作阵容保证了该书的质量。

今年,科学普及出版社推出的《中小学科技知识读本》,首次发行30万套,则从另一个角度对“风味小吃”进行了阐释。该社副总编肖叶称该书立足小视点,面对小读者,甚至创作队伍也以年轻人为主,“院士当编委,博士来撰写”,是这套书所追求的独特“味道”。另外,《趣味的新观察》(中国纺织出版社)、《儿童宇宙知识丛书》(气象出版社)、《海洋纵横五千年》(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)等都做得很是风味独特。让人遗憾的是“风味小吃”并未引起科普出版界的太多重视。

中国青年出版社科学普及中心副主编徐泳曾以“美食家”的眼光,对当前的科普“大餐”评头论足了一番:一、求全求大,是我国科普图书的通病。因此而少特色,内容形式呆板化,类似教科书,读起来很累。二、求同求稳。即“METOO”心理。受利润驱动,出版社往往是争抢市场,而不是培育市场。看到什么书能赚钱,马上学,跟着做,所谓有钱大家赚。“一块板子最薄的地方打上好多洞”,势必造成品种,重复。结果,挤坏了市场,疏远了读者。三、科普创作活力不够。我国科普图书翻译、引进、非原创居多。这与拥有版权的科普图书相比,自然省劲、少风险,又避免了创作队伍捉襟见肘的尴尬。但这也是相当数量工厂式生产的科普图书生命力不强的原因。

或许做好“营养餐”,做活“自助餐”,做大“风味小吃”是我们科普出版的当务之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